季节的交替,反映着五行之气的变化,春甲夏丙,秋庚冬壬,春暖夏热,秋凉冬寒,就是四季的力量特点。冬春之交在壬甲,夏秋之交在丙庚,所以冬至逢壬数九,夏至三庚入伏,九隔九,伏隔十,反映着地气温度的变化。
图片
夏秋之交在未月,未月开始于小暑节气,到立秋之前结束,期间就是火气隐藏,金气显现的过程,也就是金火交替的过程。立秋之前属夏季,火气当了,金气遇火而不得不伏藏,是以庚金的伏藏,来反衬火气的强旺。
立秋之后到申月,金气当令,则庚金不藏。金为秋凉,于是申月的庚日,就是金气强旺之日。金气强旺,则凉气显现,于是立秋逢庚入末伏,二庚出伏,标志着暑气结束,凉气显现。所以入伏在庚日,出伏也在庚日,入伏在未月的庚日,出伏在申月的庚日。
书云:四时代谢,皆以相生。春以木代水,夏以火代木,冬以水代金,独秋以金代火,金畏火克,故至庚日必伏。伏者何?金气伏藏之日,隐伏避炎暑也。此时阴气迫于残阳,伏而不升,是为金畏火而伏,故三伏皆庚日。
图片
所以整个三伏天,就是金与火对抗的过程,以立秋节气为分界。夏至三庚入初伏,四庚入中伏,五庚闰中伏,假如有六庚七庚,只要在立秋之前,依然是中伏。当然十日一庚,不可能有六庚,也就不可能有三个中伏。
立秋之后,申月逢庚,金气强旺,凉气显现。二庚出伏,标志着暑气结束。所以立秋之前的每一个庚日,都是温度上升的标志,此时庚金越强,则温度越高。而立秋之后的庚日,是金气强旺的标志,此时金气越强,则凉气越强。
金为少阴,是水的长生之地,也就是祖先的长生之地。火为老阳,老阳就是老人。三伏天金火交替,癸气逐渐出现,则宜静不宜动,隐伏不出而避炎暑之气。书云:三伏日,不可嫁娶,伤夫妇,不吉。伏日万鬼行,故尽日闭户,应早归,不涉他事。
图片
人在大气中,一切让人不顺的气场,都被统称为鬼。书云:夫人之心,既不正而阴矣,则是失其人道之常,而入于幽昏之境,自妖自诞便生于心。既生于心,便眩于目,而恍惚之际,若有魑魅魍魉之属,见其形而舞其灵者,盖心中自邪,即是心中自鬼也。
此时火藏于未库,金气显现,整个地气处于金火交替,火炎土燥之时。火土之力强旺,庚金伏藏而入伏,必定导致肾水之气衰弱,那就不宜再损耗水气,所以三伏天要平心静气,夫妻分开住。正所谓:上士异床,中士异被,服药百颗,不如一宵独卧。
图片
甜味入脾土,咸味入肾水,三伏天水弱而土旺,那就要减甘而增咸。书云:季夏之月,发生重浊,主养四时,万物生荣,增咸减甘,以滋肾脏。是月肾脏气微,脾脏独旺,宜减肥浓之物,益固筋骨。卦值遁,遁者避也,二阴浸长,阳当避也,君子庄矜自守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